网站首页 > 电器行业> 文章内容

未来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0 17:24: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电为典型的耐用消费品,现阶段,不仅城市还是农村,需求均已饱和,再加上经济调整期间居民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需求饱和就更为明显。但更为严重的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扶植政策带来的短期利好,促使家电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众多生产线扎堆上马。在需求饱和、增长逐年减缓的情况下,产能仍然在增加,产能和供给过剩越来越严重。

  一是生产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我国家电制造业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资源能源消耗过多,污染严重,劳动者报酬占产值的比重每况愈下。中小家电企业大多以代工为主。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无法实现大范围突破;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附加值低,高端产品竞争力弱;很多产品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三是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承担繁杂的制造任务,但利润却很低(大多数利润被品牌商拿走),一台洗衣机甚至只赚10元钱。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的5.56%。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渐稀缺、欧美市场环保壁垒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家电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一是劳动力匮乏,劳动成本上升。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原本1700-1800元月薪就能招聘上人来的岗位,现在2000元都很少有人应聘。而一些能够操作特种机械的工人,月薪更高到3000元以上(不考虑劳动力匮乏因素,《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成本也提高了约12%,算入总成本之后约增加1%)。

  二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家电产品成本约80%为原材料成本。目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近两年来,钢铁、铜、能源、塑料等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经历了多次价格上调(长期更是看涨),约使总成本提高了2%。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原材料成本比重较大的家电产品深受影响。

  三是人民币升值,盈利率下降、融资压力增大。家电制造对资金的占用非常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资金匮乏、融资压力增大。尤其是出口比重比较大的小家电企业(盈利主要靠退税和汇率),而目前,出口退税率早已由过去的17%下降到了13%(仅这一项,约让出口成本提高了0.5%,而且还可能再降);而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上升(单这一项,约让出口成本足足提高了一成,而且还可能再升)。加之物流成本提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企业贷款更加难。

  我国近年来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吃、穿、用三项支出虽然仍是主要支出,但比例均大幅下降;文化娱乐、交通与通信、居住三项的比例大幅提高;特别是文化和娱乐支出超过衣着支出成为第二大支出。这都初步说明城镇消费从小康向富裕过渡,居民越来越偏重文娱、、健康等提高生活质量因素的消费。同时,80后、90后年轻一族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在家电消费上也是这样。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是80后、90后的一个主要消费特点(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功能的需求)。

  总之,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大众化的市场被打碎,需求高度细分,以至成了一个个的个性化需求“碎片”,难以统一化合并、组合。

  参产业洞察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家电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