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科技> 文章内容

重庆两位小学生调查作品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7-25 7:45: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本报讯 (记者 匡丽娜)为期6天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7月25日在澳门落幕。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参赛的作品《探寻历史遗迹,发掘抗战——小学生对“重庆大轰炸”历史的认知情况调查》获得青少年项目一等奖。

  本次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和澳门特区共同主办,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名青少年和科技员参加比赛,带来500多项科技创新作品。

  据了解,获得青少年项目一等奖的作品《探寻历史遗迹,发掘抗战——小学生对“重庆大轰炸”历史的认知情况调查》,历时9个月调查。该调查范围覆盖了重庆的17个区县,调研人数近3万人次。

  魏子博告诉记者,最初他被黄哲编绘的漫画《二战那些事儿》深深地吸引,妈妈又告诉他,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非常精彩动人的故事。“我十分好奇。给小伙伴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太清楚’。重庆怎么会参加二战呢?为什么我和小伙伴都不太知道这些事儿呢?带着疑问,我和李梓豪开始了调查。”

  “我们先查阅了重庆部分高校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到大隧道惨案遗址、消防人员殉职、抗战梦见拉屎在裤子里民用防空洞遗址群、北碚警报台旧址等共7处(类)与大轰炸直接相关的遗址实地了解;设计出‘关于小学生对重庆大轰炸文化的认知和’的问卷,通过网络向南岸、渝中、彭水、秀山等17个区县的部分学校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李梓豪说。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会对重庆大轰炸历史的关注度不够。”魏子博告诉记者,例如,人教版的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大轰炸的相关内容,很多小学生对大轰炸的认知不足;对“重庆大轰炸”的相关文化景点完全知道的只有1219人,占总人数的4.7%;完全不知道的为10102人,占总人数的38.95%,有近40%的学生回答成了渣滓洞,“他们将重庆的抗战文化与红岩文化混淆了”。

  魏子博和李梓豪对如何抗战提出了。获奖作品写道:“应该让大轰炸相关知识进入乡土教材,采用微信、抖音、微博号等多渠道向群众推送重庆抗战等历史知识,在学生中开展大轰炸研学旅行等。”

  7月24日,中国石化在京举办氢能发展战略研讨会,八位特邀院士、专家围绕氢能技术、氢能经济、氢能产业链等问题,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畅谈观点、深入交流。

  2020年7月23日,中国航天文创与广东森宝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宝”)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在直播过程中,森宝以连线的形式“空降”现场,带来了一场有趣的“积木拼插挑战赛”,而挑战赛的主题正是本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所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广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力促投资在逆境中稳步回升。

  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伽马射线暴高能辐射与磁流体湍流级联过程相关联,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物理》上。

  应急信标,相当于“黑匣子”,在深空探测中,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发送指定信号,分析探测器的状态。

  记者从中国电科38所获悉,在刚刚升空的“天问一号”上,共搭载了7个火星探测设备,可环绕火星运转并对火星次表面进行探测。

  根据魏茨曼科学院的介绍,为得到病毒小片段,研究人员通过蚀刻在硅片上获得了微米大小的能生产蛋白质的单元格。

  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

  美国和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上撰文称,他们在上发现了37个近期可能活跃的火山结构,表明并非此前人们认为的“休眠世界”。

  近日,荷兰、英国和比利时科学家合作在《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称通过生物物理反馈机制和水生植被自组织产生的流量调节了生物多样性。。

  此次,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州自治大学研究团队描述了墨西哥中部萨卡特卡斯洞穴的发掘,包括石制工具、植物化石和DNA。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与中国科技馆实际情况,中国科技馆于7月23日起有序恢复。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